当前位置: 首页 >> 妇委会工作 >> 牵手未来 >> 正文

默默绽放 吐露芬芳——访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张文青同学

2010/08/10 济大校报 点击:[]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年轻的姿态永远是昂扬的,挫折前不放弃,困境中不低头,成功时不骄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感觉,越过一道道困境,穿过一重重阻碍,收获一次次的喜悦。

五月,考研的喜报纷至沓来,苦读一年的学子的脸庞如花绽放。在这之中,我们看到了一朵安静而又娇羞的百合,静静地品味着自己的春天。她就是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0502班的张文青同学,如今的她已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录取,成为该所即将接受硕博连读教育的一名学生。也许没人知道她是怎样在一片质疑声中鼓足勇气,迈向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的最高领域,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背后的付出与汗水,隐忍与艰辛。

百合花的春天

张文青,“文化青年”,这是同学们给予她名字的解释。初见张文青的人或许不能了解她的生活,却不能不被她心底的那份静谧感染,没有鲜艳的服饰,没有时尚的发型,一袭蓝色学生裙,手腕上留有端午节佩戴的五色绳的她,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透腑的美丽,像刚

入大学的新生,心灵纯澈透明,积极快乐。

张文青是个安静、稍内向却又不失亲切的女孩,她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聊天。她说,“我一直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相投千句少’,只有志趣相投的人在交流时思想才会碰撞,心灵才会相通”。去研究所面试的那几天,她接触到几位同门的师兄师姐,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张文青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虽然相识不久,但谈论起共同的专业,讨论起最前沿的知识,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的共鸣带来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因此即将毕业的她期待着能早日前往上海,在那片沃土里迅速成长。

或许寂静的世界会少很多喧嚣,同样也会减去很多浮躁。平静的生活使张文青全心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中。课余时间她认真地复习专业知识,稳扎稳打。当问及“自己的世界会不会有些孤单”时,她坚定地回答:“不会,所有的性格都没有错,这只不过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喜欢独自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思考。但这也并不代表我是离群的孤雁,我也有很多同伴,四年以来,我们共同分享着快乐和悲伤。”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在济南大学的一角,张文青就如一株百合默默地绽放,她不需要太多点缀,只要拥有泥土、阳光和雨露,她就会努力地生长,用自己的方式打造璀璨的春天。

明确方向,勇敢逐梦

“我认为,对于我们学习生物技术的同学,正如建造一栋楼房,工程师设计图纸,工人按照图纸添砖砌瓦,在我的思想意识里我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担任的角色是工人,而我想做的,是那个设计图纸的人”,在谈及找工作与考研去向时,张文青如是说,“说实话,一开始自己的选择曾遭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劝阻,因为我选择的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是我们这个专业最强的研究基地,在生物领域中连续多次排名第一,在此之前我们专业也未曾有人挑战过”。说到这,张文青腼腆地笑了笑,“也可能是自己性格上的原因,总觉得那个地方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假若因为没有勇气挑战而与之擦肩而过的话,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的。而且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勇于挑战,并倾注最大的努力。”是啊,梦想是用来坚持与追逐的,所谓成功与失败,做好这一点是关键。我们有些同学会抱怨现实,却选择安于现状,亦或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最初的斗志。

“因为自己对当初高考的结果不是很满意,所以我就想着通过大学里的努力改变一下”,就是这个最朴实却难得的想法奠定了张文青四年大学生活中“突破自我、奋斗向上”的基调。生活中,我们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反而硬是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热门”领域苦苦挣扎。这个时代,个性便是标签,但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特色”,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败笔!相反地,“平庸中”睿智的抉择加上坚持往往成就了绚丽多彩的人生。就这样,带着这份从容与淡定,张文青张开逐梦的翅膀,稳稳地飞越山川、溪流,去更近地触摸梦想,拥抱蓝天。

痛,却快乐着

提到考研,张文青显然有太多感受涌上心头,她笑着说:“痛,却快乐着。”表情平静而从容。

从大三暑假备研起,生活就是单调的。每天早上她会为了节约时间而在路上吃早饭,冬天真的是连风一起咽下去了。有时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任务还没完成,就会一边看书一边吃个面包对付,然后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醒来后继续投入奋战。她幽默地说:“幸好这一年没得胃病”。

张文青的考研历程似乎比别人更为艰难,她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上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去相信自己并相信付出,待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她说:“其实,考研的过程也是我重拾起很多素质的过程。”从最初起,她就抱定信念,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尝试,她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相信只要付出便不会后悔,于是,踏出第一步,她便义无反顾。

备研的每一天,张文青都告诉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让自己太松懈,也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她说:“劳逸结合很重要,有时真的是太累了,就会和宿舍的姐妹一起看看电影,放松一下调节好心情后再回到学习中去,那时真的挺快乐的。”

考研过程少不了的是困难和挫折,紧张和质疑。面对这一切,张文青要求自己放低心态,坚持不懈。每天她都有自己严谨而周密的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她提到,“在这个过程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遇到问题时,她会和自己的研友共同探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她们也会交流一天的复习心得,这种环境使张文青感到心安。就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的收获就是满枝硕果累累。面对来自各大高校的四百名竞争者,她无惧无畏,以369分的笔试成绩跃居第四,她说:“其实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己就学到了好多。”

原来,痛苦本身就是一笔财富,磨炼从来都不失为一种激励。张文青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忍受了艰难,收获的是成功和快乐。

友情爱情,齐头并进

“爱情”这个词语以其特有的隐私权最初被笔者排斥在访谈话题之外,可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张文青与她的男朋友,两人双双考入中科院各自专业最强的领域,即将接受全公费的硕博连读教育!“关键要志趣相投!”谈及男友,张文青一脸幸福地告诉我们,“自己真的没有感觉到考研期间爱情是一种负担。相反,每次一起吃饭我们都会就一些问题、热点进行深入剖析与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回顾考研一路走来,让张文青难忘的,还有友情。“寝室里八个姐妹有七个选择考研,不考研的姐妹经常帮我们搜集考研资料、提水捎饭。压力大时搞点幽默,松懈时敲打醒钟”这些小细节真的很温暖人心。据了解,生物0502班八个研究生中,她们宿舍占了五个名额!“一定要找个研友,并肩作战,有快乐一起分享,有痛苦一块分担”。

谈及未来,张文青认真而谦恭地说:“去了研究所之后,我想,拼搏还是主题。我要利用硕博连读的6年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包括知识和能力,以增加自己的厚度,培养起自己做科研的素质,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研究室,全心做一个课题。我差的还很远,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有梦才有远方,即便前途荆棘丛生、艰难险阻。我们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梦、有心之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