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依凤,济南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现任聊城市莘县古城镇杜楼新村第一书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自驻村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省、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建设一个好支部、选准一个好项目、打造一个宜居村”为工作目标,落实“严真细实快”要求,以“争先创优”为工作动力,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
派驻村庄旧貌换新颜,特色产业开始绽放,勾画出了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也让济南大学这对第一书记夫妻(张依凤的丈夫--杨立存是省派第三批第一书记)见证了古城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变化,“心之所向即归途,为民解忧不让须眉”,张依凤充分诠释了一位“女汉子”第一书记的担当与情怀,夫妻两人的事迹在古城镇也成为一段佳话。
一、加强基层党建,筑牢发展根基
杜楼新村是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处在三镇交界处,进村伊始,她就把工作重点放在“融入”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合和”新村。
1.充分利用女性长于倾听、善于沟通的优势,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摸实情,解难题,干实事,先后走访群众3000人次,撰写民情日志3万余字,承诺践诺材料被省委组织部多次表扬,典型做法多次在帮扶动态推广。
2.凝聚“向心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利用“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瞻仰革命先烈、第一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把党员大会、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开在大棚里、院落里,用通俗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共召开座谈会100余次,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线下宣讲5次、党的政策宣讲21次,上党课15次,组织参观学习50人次。
3.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书记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4.回引青年人才,建强党支部,共发展党员4名(回乡务工青年2名,专科毕业生1名),培养6名入党积极分子。
二、恪守为民初心,真情服务群众
1.解决村民用电难题
积极争取电改资金近100万元,新增改造变压器5台,新立电线杆80根,架设线路 11千米,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和500余亩农田灌溉。
2.解决群众用水问题
争取10万元水改资金,亲自带领村民挖沟、埋管,将两个自然村的老化的自来水管道更换完毕。
3.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如意湾、儿童广场、休闲广场、墙绘、硬化乡村路面1000余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00米、安装路灯30余盏、新修和维修村内桥梁4座。
“一片古香韵,几许庭院深;脚踏林荫道,迈上如意湾”,废弃坑塘蝶变成如意美景,着力打造“岸绿、水清、景美、路畅、人和”的美丽村庄,村里实现了“人勤鱼欢、村民共享”的和谐新美景。
4.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
为200余名高考考生讲解志愿填报技巧和方法,为特殊家庭中高考学子精准填报志愿和职业规划30余人。
5.开展义诊和救助活动
积极联系多家医院义诊,为五保户联系《天使在身边》公益活动,开展髋膝关节免费治疗;通过残联部门为患病村民争取护理床一台;协调资金为五保户新盖房一套;联系“狮爱光明行”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
6.牵手送温暖
积极联系派驻单位和爱心企业捐助米、面粉、油、养猪饲料用脱霉剂等爱心物资,走访慰问脱贫户、老党员等100余户。
联系济南大学校友捐助棉衣、消毒液等价值6千元的疫情防控物资和2万元现金用于村内广场设施建设。
开展“爱在重阳节、情暖老人心”;“春节送温暖活动”;“第一书记变身销售员,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为患病村民联系医院;为白血病孩子捐款。
7.联系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山东同策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莘县)开展2023年中层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三、推动强村富民,夯实共同富裕
1.喊回“金凤凰”
莘县鸿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来斌是张依凤“喊回来”的“金凤凰”,与古城镇政府共同投资的服装加工培训中心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创造税收100万元,解决1000余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2.优化使用帮扶资金
投资160万元到山东爱佳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共建鸡舍,带动村民增收就业,村集体每年增收 8 万元;投资5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已经投入使用,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解决就业50人。
3.为村里请来“技术智囊”
济南大学徐会连教授为村子里的蔬菜大棚种植和牲畜养殖带来了良种良法,脱贫户杜召贤家养上了吃益生菌饲料长大的香妃猪;村里14个大棚施上了益生菌有机肥;韩书成家地里的韭蛆不见了,韭菜长得黑亮粗壮。
推动“香妃益君猪”商标注册;参加山东省地标美食食材申报;杜楼新村扶贫蔬菜大棚区建成济南大学古城镇乡村振兴研究院试验基地。
4.地里“掘金”,促进村民增收
积极开展荒地复耕复种20余亩和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托管工作。
四、汇聚济大力量 提升工作实效
充分发挥济南大学的专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师范教育优势,张依凤与其他三位书记一起搭建共享共建、协同共进,建立四村联动工作机制。
1.济南大学先后有20个部门、学院和专家先后20多次来古城镇考察调研,助力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投入和协调帮扶资金160余万元。
2.成立“济南大学古城镇乡村振兴研究院”。
3.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喜乐会”活动。
4.济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开展“爱心捐赠、科普讲座”活动,开展“小小科学家”、“航天创新”等科普知识进古城。
5.组织举办济南大学莘县羽毛球联谊赛,让体育成为乡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6.组织济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在教育帮扶、师资培训等方面建立合作;组织4名学生支教;组织古城镇1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7.联系企业赞助善款和物资200余万元。
8.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9.开展“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莘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与就业情况”调研活动。
10.济南大学助力省派第一书记开展“六一关爱手牵手,激情飞扬献爱心”活动。
11.济南大学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莘县古城镇。
她坚持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在一点一滴中走进百姓心里,她把村民当亲人,村民把她当亲人,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网、人民日报、强国号、中国教育报、新浪、搜狐、齐鲁晚报等二十几家媒体先后以《解决村民用电难题,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工作暖民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路上的“比翼鸟”》、《第一书记分鱼》、《乡村振兴路上出彩“济大人”》《金堤河畔开出乡村振兴“并蒂莲”》、《第一书记变身“销售员”走出多彩振兴路》、《助力乡村振兴,来自济南大学的这对夫妻接力驻村做“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赋能社工站 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等为题对其事迹进行50多次报道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