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在天空之路,以云彩作里程碑”——访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学院路也老师

2022/10/06 文学院 韩佳欣 裴思远 刘雨琪 点击:[]

2022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了获奖名单,我校文学院教授、诗人路也的诗集《天空下》获奖。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这足见诗集《天空下》蕴含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

路也老师主要从事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兼及创意写作、编辑出版等方向的研究,代表作有诗集《天空下》《大雪封门》《一个人在火星上》,散文《写在诗页空白处》等。

《天空下》的写作之路

在采访之始,路老师用简短有力的“高兴、感谢、激励”六个字来表达自己获奖时最真实的感受。路老师与笔者分享道:“自己的诗歌和生命状态密切相关,生命状态飞扬,诗歌就是狂欢的;生命状态沉郁,诗歌就是对于困境的思考。”路老师说,诗集《天空下》就反映了她的内心深处,如同广阔的天空般简单而深刻。路老师的简单,更多是一种纯粹,一种真诚,不加矫饰。路老师说,自己在写诗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一个写诗的人,到了该收集子的时候,她每隔几年就会把写的小诗收集起来,以新作为主,有时候为了编辑诗集的需要,还会收集一些之前未曾收录的旧作。顺势而为,将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记录下来,不计得失,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路老师不想评价自己的诗歌,她说:“诗歌是用来感受的,而不是来理解的。”

对于《天空下》各首小诗的关联,路老师更希望读者们进行自己的探索。不论是对生命状态的关联,对人的存在的关联,还是对宇宙的追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天空的命题,简单的蓝却有着无垠的胸怀。天空和大地都是最为迷人的意象。路老师表示,在农耕文明里,人们对大地过于关注,但对天空却关注得太少,尤其是我们东方文化。意味着无限、自由的天空,摆脱了城市的沉重,飞向更遥远未知的领域。这样的意象吸引着她对天空进行探索。正如广阔的天空一般,我们也拥有着无尽可能。《天空下》相较于路老师早期的作品,更加追求本质。在写作中删繁就简,就像是一株向着天空伸展的大树,枝枝蔓蔓在减少,磅礴的树干在探索无垠的天空。路老师认为每个时期的生命状态不一样,写出来的诗也是不一样的。人到中年,不再是青春时期的写作气质了,而是更具有青春期不具备的从容、沉稳,以及生活无忧的单纯,这些状态指引她更多地思考本质和内在。

对于自然、对于生命、对于本质,路老师都有着无穷的好奇,都进行执着的探索。路老师说,创作这条路需要足够的执拗,不回头、不后悔、不计得失、不考虑付出。可以说,诗集的一字一句都饱含着路老师对生命的体验,诗集的空白处也隐藏着她对于生命的理解。

路老师的这本诗集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深广辽远,也宽容轻松。她在天空下写野菊、写桃花、写小山、写小站、写爱情、写尽头、写天空的记忆,也写自己无限拓宽的世界。

不设限的人生态度

当谈到路老师讲授的《创意写作》这门课与她的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时,路老师坦言:“它们是一种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路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前,总会去读很多作品、去查阅许多资料,她觉得每次上课都是在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补充、添加、修正,然后对某一个诗人或者某一首诗歌的分析就会越来越趋近于完美,从而促进自己的写作历程。同时,路老师还说,比如《写在诗页空白处》就不是上课的讲稿,但却会有相当一部分精华作为上课的内容;反过来,在上课过程中得到的东西又会被自己加以整理,这样再讲下一堂课的时候思维会更加缜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就达成了写作和工作之间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状态。

据上过路老师《创意写作》课的同学说,当时第一堂课刚响铃,路老师就说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话,她让同学们把课本抛开,撕掉也可以。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路老师解释说:“这堂课如果真有教材的话,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教材,应该是引导大家去读一些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而不是我们现在这样薄薄的一本教材。”她认为如果只是按着课本去上课,就不能叫《创意写作》了,不仅不是创意,甚至是创意的敌人。路老师最讨厌的一个词就是“模板”,无论是在上课、写作还是艺术方面,甚至在生活中,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而所有的模板就是为了设限的,正如那本被弃用的教材一样。模板的反义词就是自由、就是天空,这也是路老师喜欢天空并给诗集取名《天空下》的原因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路老师还喜欢带着个人的生命经验进入诗人的生命经验,在她看来,经历和经验是两码事,这让她随着年岁增长却活得越来越单纯。路老师认为,人到中年就像落光了叶子的秋天,没有生活的压力,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很容易用他人的眼光给自己设限,这些限制会让人更世故更圆滑,让生命的潜力得不到发挥,然后变得平庸。但人生不该这样,包括写作,要朝着无限和永恒敞开。路老师说:“我想,一个作者,尤其是一个诗歌作者,因为诗歌独特的先锋性和实验性,更应该具有朝着无限、永远不设限的精神。”

谈及网课,路老师认为,线上、线下上课都是一样的,各有优缺点。一些线下上课时无法满足的小缺憾,比如说后排同学看课件的距离问题就在网课中得到了弥补,而线下上课也带有很多网课无法拥有的互动感。

除诗歌外,路老师也很喜欢创作其他文体的作品。她说:“诗歌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但只是方式之一,是主要的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路老师会尝试写散文、尝试翻译、甚至是把学术的一些东西融入到文章中去。在她看来,这些不同的尝试是不能够同时进行的。路老师把诗、小说、论文比喻成了三间房子,写诗的时候不能写小说,写小说的时候不会写论文,写论文的时候亦不会写诗。路老师就秉持着这样专注的信念,在热爱的领域不断攀登。

饱含热爱的生活状态

学生时代的路老师,有着独特的多彩生活。路老师最初尝试写诗是在高一。高二时,她发表了一首小诗,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5元钱。路老师兴奋地为自己买了一个月的冰糕吃。路老师说,自己正经发表文学创作的时候是在大三,“那时候就有一种氛围,学中文若不写作和发表东西就好像不是个中文系的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路老师发挥了自己的写作特长,写出了一篇篇高质量的作品。学生时期的路老师,早早地就埋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这为她以后能写出优秀的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资深的地理迷,路老师对地理由衷地热爱。“中学时候,地图册都被我翻烂了,现在家里的墙上全贴着地图。”因为对地理的热爱,旅行成了路老师的一大兴趣。“我特别喜欢旅行,去的地方多是作家的故居。比如,我去过顾城曾经的居所,还见到了他的邻居。”说到这些的时候,路老师的语气轻松愉快。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去看自己欣赏的诗人的墓地。在墓地凝望,在墓地沉思,拿着逝去诗人的诗集翻阅、朗读,静静地体味诗人的一生,仿佛天地都在那一刻沉寂了。

抛开诗人的身份,路老师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笔者问到路老师写《长城下喝酒》这首诗的心境时,老师说自己确实很喜欢喝酒,品遍各种酒类,正如尝尽人生百态,历尽沧桑后依旧纯粹、真实。路老师说:“在长城下喝酒更有一种气贯长虹的感觉。”正如她在诗中所写:“在长城下喝酒,落日滚圆,磅礴。”意境之大前所未有,仿佛使读者也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烦恼,只剩下无穷意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路老师秉持着单纯、豁达、坚守和热爱的信念在创作和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