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笔者一行在记者团办公室如约见到了张荣老师。朴实的着装,优雅的举止,温婉的谈吐,知识在她身上留下了一种书卷气息,挂在她脸上的微笑也总是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被张老师温婉而不张扬的性格,沉静且自然的言行举止所吸引,采访愉快地进行着。
张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毕业于吉林大学,于2004年6月到济南大学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网络社会学。从教十多年以来,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而她的课堂,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仅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同事的赞誉和领导的肯定。
“学高为师,言正为范”,张荣老师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当笔者问起这句话的用意时,张荣老师告诉我们,这一目标要求她具备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授有深度的东西;而言行举止方面,她认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她还谦虚地说,“之所以把这句话列为教学追求,还是因为自己仍有很多不足,这一目标需要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她希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尽量多地影响学生。
张荣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她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积极关注。教学方面,张老师针对每学期所授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学术前沿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理论。教学水平优异的她曾获得“2010年济南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学能手”奖、2014年济南大学“巾帼建功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在同学们眼里,张老师的课充实的理论内容条理清晰,丰富的拓展知识生动有趣,简单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再加上张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使同学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领会了《社会工作概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课程知识,游戏过程中社工的一些理念也深入心底。
基于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张荣老师曾参加由山东大学举办的“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并在香港进行实习,之后,作为首创者之一,创建了针对社会工作系新生“青春飞扬”成长小组的实习模式,该模式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必需的实习内容之一。张荣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探索出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建构了本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又充分锻炼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社会工作的魅力。
张荣老师在教学研究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参与校内、校外各级教研活动,承担教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的教研论文,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研究精神。自2004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她共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在《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文杂志》、《学习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国内模式研究》、《网络社会中的公共性难题》、《从虚拟到现实:网络意见群体的舆论影响》等。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调研成果奖等奖项。当我们问起科研过程中的困难时,她坦诚地告诉我们,自己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那段时间,她因为确定不了研究方向迷茫过,因为课题申报失败失落过,也因为劳累身体被打垮过……好在她及时调整了状态,选择了读博,最终“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所有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老师辛勤的付出和默默的努力。
张荣老师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读博,她将读博的过程称为“努力的存在”。当我们问及张荣老师出于什么原因考博时,她深思后回答说:“硕士毕业3年后我开始自省,在发现自己遇到了科研的瓶颈时,我想要更多地充实自己。”她告诉我们,考博前期她得到了一个在人大访学的机会,而访学期间,她主要是扩展、深化阅读,并同时准备考博。中国人民大学访学期间,张老师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那里她重新仰望学术高山,开始努力重返校园中的学习状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正是张老师的时刻反省自己以及对生活的不断追求,她才能坚强面对考博过程中的困难,而读博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当笔者问及张老师考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张老师坦诚地告诉我们,考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与自己2岁多孩子的亲子分离,也注定要忍受思念孩子的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寥寥数语不能表达的。“自己在读博期间,独自一人,十分想念孩子,基本每两个周回家一次,看到孩子的瞬间心里的幸福感爆棚。”张老师深情地回忆。其次,考博前复习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首先是英语,然后是专业课。张老师当时上网查了好多资料,确定了英语的复习步骤,花了大量时间背英语词汇,即使在候车室、火车上。更令张老师心力交瘁的是,有一段时间只能自己一人边准备考博边照顾孩子。“当时的自己非常迷茫、压抑和焦虑,那段时间真的不容易。”老师如是说道。
当笔者问及张老师考博过程中有何收获时,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考博的收获。她说考博对自己科研的帮助最大。她称考博的过程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考博使张老师的科研开创了新的阶段。张荣老师表示,因为考博,她拥有了阅读的动力,有了撰写课程论文的经验和发表论文的信心,也确立了她的科研方向。她同时表示,自己的导师研究兴趣很广泛,并且紧贴社会前沿,从社会学理论到经济社会学,到中国社会学说史,再到网络社会,再到目前的网络金融,知识渊博的导师对她读博和科研的帮助很大。其次,读博过程中交往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人际关系得到扩展。“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和我们分享她在人大的学习经历时说道,人大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了她,“我经常去人大的咖啡吧,在那里可以和大家一起聚集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一群人一起分享各自的观点,博采众长。有时候甚至拿着笔记通宵达旦的去讨论,获益非常大。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心智才对。”她还表示,读博期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老师还说,读博让自己开阔了眼界,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自己都受益匪浅。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这便是我们敬爱的张荣老师。教师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在教师岗位上有许多像张老师一样辛勤的园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让我们真诚地祝愿所有躬耕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