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孜孜不倦的探索者——访我校土木建筑学院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燕老师

2014/12/05 济大新闻网 点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内心怀揣着对地下工程研究的兴趣,她——土木建筑学院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燕老师,在科研道路上持之以恒、努力拼搏,用勤奋与奉献迈进了国家青年基金的大门。

刘老师是土木建筑学院获得国家青年基金的老师之一,她曾获201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位、2013年华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第一位,曾参与《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手册中“施工与检测”的编制,曾担任“高屋建筑施工教材”的副主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刘老师的基金项目是“基坑工程”,该基金项目的研究对地下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基金的获得是对刘老师在长期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中凝练出来的地下工程问题的肯定。身为一名女教师,能取得这样令人敬佩的成绩,笔者认为,不仅是对刘老师自身能力的肯定,也透视出刘燕老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科研路上 永不止步

谈到刘老师为什么选择从事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她告诉笔者,地下工程的工作比较复杂,目前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与理论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加之自己对于这方面比较有兴趣,所以想要克服困难去研究。刘老师在科研这条道路上洒下了很多汗水,因为心中有对地下工程与科研的热爱,即使面临再大的艰难险阻,她也毫不退缩。笔者还从刘老师同事那里得知,刘老师身上具备三个非常优秀的品质:勤奋,乐于奉献,团队意识强。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刘老师具有这三种优秀品质,才能够使其在人生路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到勤奋,因为科研设备受限,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进行,刘老师总是积极主动到工地现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尽管现场的环境脏、乱、差,但是刘老师始终刻意地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打开刘老师车子的后备箱,总是有两样东西存在:一双胶鞋和一顶安全帽。不需用过多的言语来形容,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燕老师是个注重实践,非常勤奋的科研人。另外,刘燕老师总是能够独立完成地下工程设计与监测,这样的过程对她从工程中凝练出科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她所取得的成绩与她长期真正脚踏实地实践在一线、将自己扎实的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刘燕老师长期真正的深入工地实践是其自身经验与能力提高的原因,更是其基金申请通过的保证。

提及奉献,刘老师是个没有双休日的科研人,她总是在办公室工作。就拿今年暑假来说,刘老师一天假期都没给自己放,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奉献到了工作上。由于科研和教学的原因,刘老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家庭,但只要一得空,她就会去陪自己的家人。笔者得知,即便陪家人的时间有限,刘老师的女儿还是十分地崇拜她,这让笔者心里很是温暖。这种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值得我们敬佩。

说起团队意识强,在同事眼中的刘老师是团队的骨干,她懂合作,总是积极带动同事参与到各个工程中去,因而她的团队非常具有凝聚力。她以团队骨干的身份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济南恒隆广场的基坑建设,他们在这次工程中创新的一套拆撑方案使原本的工期缩短了50天,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省会文化中心”和“东营胜利广场”的项目,在实践中积极带动大家。令刘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工程就是“上海地铁四号线董家渡修复工程”,此工程震惊中外,是全国岩土施工最困难的一项工程,刘老师在工程修复时期一直奋战在那里。在团队里,刘老师不争不抢,有上进心,并且以身作则、带头吃苦。他们的团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并将改进方案很快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教学路上 亦师亦友

刘老师不仅是科研上的杰出者,在教学上也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她曾获得过两次本科教学贡献奖,可见刘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质量之高、学生对其教学工作的认可度之高。因刘老师参与过很多大型工程,所以她上课从来不缺少生动鲜活的实际案例,这些例子大都是刘老师亲身经历的工程,同学们因此也很喜欢刘老师的课。刘老师的教导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将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理论结合,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她这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让同学们收益良多。

在学习上,她对待同学们非常严格,要求他们真正到工厂实践,使他们真正参与到科研中去。她对笔者说,一些学生的适应性不强,她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并更加充实,所以学生也很理解她。

在生活上,刘老师是同学们的大姐姐,她待人真诚热心,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刘老师告诉笔者,她与同学们在一起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平日里会跟他们一起打打羽毛球,举办联欢活动,每逢节假日就会跟学生一起包水饺。她告诉笔者,和同学们打交道能使她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正是这样一位既认真负责又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刘老师,成了同学们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生活道路上的益友,人生道路上的伙伴。

谈到想对正在科研道路上奋斗的人说些什么时,刘老师说,科研道路上的困难很多,但是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功底,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只研究纯理论,要把应用学科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科研才会更有意义。

克服路上的困难是刘老师今天取得成绩的关键,科研之路漫长而困难,但是只要心中方向明确,做好规划,相信每个人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也祝愿刘老师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卓越的成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