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温热,树影斑驳,春天的气息悄然席卷着济南的大地。岁月峥嵘,花香交错,一个忙碌的身影却因心中那份对科研的执着而无暇去欣赏这明媚春光。她厚德而载物,她厚积而薄发,她学精且学博,她遇困从不弃,她教书为育人,她坚韧,她负责,她认真,她无私,她就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济南大学“优秀班主任”刘海英老师。
刘海英老师,博士,讲师,A6岗教授。她2002年硕士毕业来到济南大学执教至今,2011年获得山东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生物分子电子学的研究,2013年她主持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金属介导DNA基分子导线电荷输运机理与功能研究”获得立项资助。该项目旨在设计一种新颖的DNA碱基对修饰方案,从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修饰后DNA导电性增强的内在原因。该工作的开展将为设计新型的生物分子导线提供必要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中的电荷转移。
教学上,精雕细琢
时光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已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的教学工作中,刘老师先后承担过《原子物理》、《大学物理》、《基础物理》等多门基础理论课的主讲任务,同时还承担了《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中近10个项目的实验教学。刘老师从未懈怠,每一堂课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准备。即便是教过许多次的课程,像《原子物理》,每次上课刘老师也要重新整理课件。她说:“每年的学生都在变化,我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去讲授;科技也是日新月异,我需要把这个领域的前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在与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刘老师还打开身边的电脑,把课件展示给笔者看。看着刘老师一遍遍修改过的痕迹,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刘老师强调:“若要给人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是一个凭良心的工作!”这让笔者不禁羡慕起那些被刘老师教过的学生,他们该有多么的幸福。
刘老师谈起了2012年她在申报《原子物理》校级优质课时的两件事。《原子物理》是物理类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非常抽象。有一次,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学督导员到课堂听课。课前,那位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听不太懂理科的课,所以听一会就走。”让刘老师不要介意。但是直到完整的一节课讲完,那位老师还坐着那里听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他觉得刘老师讲课很有感染力,把那么抽象的原子都讲“活”了,连一个外行都觉得很有意思。还有一件事情,刘老师忆起,有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因航班延误,凌晨三点多才赶回济南,但一早就要上课,而且那天恰巧还有一位督导员去听课。下课后那位老师和刘老师交流,当她知道刘老师凌晨才返回学校的事情后很惊讶,说非但没有看出是一位只休息了不到三小时的老师在上课,还觉着课堂组织得非常有序,讲解也是津津有味。刘老师说:“无论生活上有多少烦恼,无论身心有多么疲惫,只要一走进教室,只要一看到台下的学生,我就会全身心投入!”
刘老师不仅精心备课,精彩讲课,还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比如她多年以来坚持引导学生做课间报告,内容一般是和课程相关的科技前沿的一些问题。实行这种措施以来,每年都会有近十位学生来作报告,学生对此反响很是热烈。这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他们以后就业也会很有裨益。刘老师将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已经发表了2篇B类教研论文。刘老师还特别注意科研和教学相长,将她的科研优势应用到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方面,使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能接受到一些科学研究的训练。迄今为止,刘老师已经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数10项。2012年,她首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物理创新大赛,就获得一等奖两项。刘老师还非常关心学生管理工作,先后担任两届学生的班主任,并获得济南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看着刘老师制作精美的课件,欣赏着她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听着她将教学上的大、小事娓娓道来,虽然很多都被她轻轻带过,但倾耳聆听的我们可以看出,坐在我们面前的刘老师,是一位多么敬业无私的老师!
科研上,勇攀高峰
在职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是件很辛苦的事,但刘老师却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来了,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个休息日,多少个夜晚,她没有坐在电视机前享受家庭的温馨,也没有漫步在美丽的甲子湖畔感受校园的美景,而是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或是研读文献,或是一遍遍修改计算程序,或是仔细分析计算数据。刘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分子电子学,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物理、化学与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当时的实验室只有她一个人做这个方向,一切都需要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看着那本400多页的英文程序说明书,很多地方已经被刘老师翻得几近磨破;看着桌上一摞摞的文献,上面密集着刘老师的标注,我们想这是怎样艰辛的工作啊!
2011年6月份,刘老师终于拿到了烫金的博士学位,用喜悦冲刷掉了夏季的炎热。而我们也有幸聆听到了刘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时的一些经历。因为是在职攻读博士,所以别人的假期就成了刘老师专心做科研的时间。记得有一年的寒假,其它的学生早已放假,刘老师仍然奋战在山东大学空荡荡的实验室里,直到饥肠辘辘才想起去吃饭。可早已错过食堂吃饭的时间,来到大街上还非常纳闷,怎么那么多餐馆都不营业。好容易找到一家填饱肚子,在晚上回家的公交车上,听到广播才知道,那天竟是除夕。说起这些,刘老师都感觉很是心酸。令我们也是唏嘘不止。刘老师说:“当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时,就要专心地去做。在我们付出的过程中,总会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虽然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荆棘,但因为有信念的支撑,我坚持走了下来。”
山东大学的博士毕业标准是发表一篇SCI3.0以上的文章,而刘老师却发表了三篇3.0以上的文章。她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在职博士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是高高地完成了毕业指标,就是和同实验室的硕博连读的学生相比也毫不逊色。她的博士导师也很不可思议地说:“原以为你也是来混博士学位的,没想到你还能做出这么出色的成绩,我很敬佩你的坚持与努力。”一件一件的小事展现在笔者眼前,就像一条一条的小溪,汇聚到了大海,我们感受到了积累与坚持的力量。此时的我们只遗憾自己不能早点遇到刘老师,这样,才不会荒废掉那么多珍贵的时间。
天道酬勤,刘老师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近几年共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2篇,博士毕业后第一年就拿到了山东省的博士基金,第二年也稳稳地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且三位国家基金的评委都一致认为刘老师的前期工作基础非常好。
说完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刘老师很释然地笑了。她说,那是自己想追求的,即使有过泪,有过苦,自己也觉得是幸福的。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自信,所以执着!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刘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她在讲授着物理,研究着物理,她辛苦着,幸福着。
物理系系主任张仲老师在我们采访的间隙恰巧来到办公室,他是多年以来见证刘老师成长、非常熟悉刘老师的一位老教授。他对刘老师做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她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所有老师、学生都公认的,教学方面很好;科研方面,即使和近几年新引进的博士相比,也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几个之一。”“更重要的是,”张老师补充道,“她干活从不计较报酬,只要是学院和系里安排工作,都会去认真、出色地完成。”
谈起认真,刘老师说了下面的事情。每年只要是刘老师检查通过的本科毕业论文,绝对不会有任何格式方面的问题。她能一眼看出标点是全角还是半角,行距是1.5倍还是1.25,所以被实验室的老师誉为“火眼金睛”。每逢检查毕业论文,都会争着先让刘老师给把关。也正因为认真,每年秋季的教学质量月,刘老师都会被学院和系里抽出来负责检查毕业论文和试卷,多年如此。
在2013年2月到10月,刘老师到美国特拉华大学进行访学(接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和特拉华大学“量子输运理论”课题组的共同资助)。因为是在一个国际化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刘老师的英语口语已经练得非常娴熟。回国后,恰巧一位美国特聘教授来学院进行讲学,刘老师全程英语接待这位教授同游济南一日。这不禁让我们对刘老师更加肃然起敬。刘老师对这次的美国访学感触极深。就此,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一点期望:“美国大学生学习非常刻苦,自学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强。他们在充分利用高昂的学费所换来的大学时光。这一点非常值得咱们的学生去学习。大家一定要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她还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使时间会有长短,但这需要自己努力剥去那些尘封的沙粒和灰尘。
本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信念,刘老师给我们做出了一个优异的榜样,愿我们将来与刘老师一样,尽心,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