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1978年4月出生,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员,2007年8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同年9月进入济南大学。她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对工作有着坚持不懈的激情。她关心学生,团结同志、钻研业务,任劳任怨,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一、 立足实践,站好讲台
1、课堂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等探索
实践中激发创新精神一直是刘老师在教学中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根据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在教学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灵活引入“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向学生展示知识与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创新性提出了“实践渗透性教学法”。教学中还积极探索教学中的难点,承担了2项教研项目,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教研项目4项。
她不仅注重课堂交流互动,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工程实践是刘老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舞台。“跟刘老师学习,得时刻做好去工地的准备。”崔维久同学,作为刘老师带的第一届研究生深有感触。引导学生从基础的工程实践技能开始再到解决现场关键技术,使工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更培养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毕业设计真题实做
在毕业设计中,她紧密结合自己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从实践中选题,并亲自带领他们实地踏勘,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3、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评教突出
自2007年以来,先后担任了7门新课教学任务和6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尽管教学任务重,但是仍积极备课,精心设计,认真教学,所承担的本科生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施工组织学》被评为校级优质课。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并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荣誉称号。
二、 勤奋中进取,科研业绩突出
科研来自于实践,科研服务于社会是一直以来刘老师坚守的原则。先后完成了省会文化中心地铁车站、济南恒隆广场大型地下综合体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基坑工程设计、监测工作,参与解决了诸多重大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依托济南市恒隆广场基坑斜撑拆撑的创新设计思路取得了发明专利,并为企业节省成本600余万元。积极融入科研团队,并深入上海建工普利项目部、济南四建集团西区三馆等项目部实地调研项目中的难题进行合作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标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和省标《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作为主要起草人参编了学术专著《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实施手册》并连续三年被邀请进行全省监理工程师和建造师培训的讲座。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于2011年完成了“基坑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科研成果,并在201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华夏科学技术三等奖(第四位)。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201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主持的科研项目合同总经费97.6万元。
三、 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只要学生遇到困难,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总是热情的伸出双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解答与帮助。5年来坚持参加学院组织的“手拉手”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
每逢中秋、元旦,研究生无法回家,为了缓解他们的思家之情,刘老师总会叫上他们到自己家里包水饺谈心。也正因为刘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使学生们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也都第一时间想到寻求刘老师的帮助。
作为一名年轻女教师,刘老师一直坚守“实践中立足,勤奋中进取”的信念,正由于此,她才会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展露锋芒,也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