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位“书记妈妈”的教书育人情怀

2013/03/18 济南大学报 点击:[]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做足、做细,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让每位教师发挥出内在的潜能。

教学水平是学校办学竞争的基石,所以教学上的任何事都是大事;教师是学院生存和学科建设发展的主体,引进人才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只要是教师的事就是大事;学生是我们所有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最终落实处,所以学生的事也绝无小事。“教学的事无小事,学生的事无小事,教师的事无小事。”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我帮助学生,是我应该做的、是教师的本分,只要他们记得能像我爱他们一样爱他们的学生,能像我爱我的工作一样爱他们的工作就行!

这是普通的三句话,但它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关爱学生的真实写照,她就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伟教授。

梁伟,济南大学照明技术研究所所长,山东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硕士生导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曾任济南大学光电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校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物理专业物理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协作组专家。在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梁伟教授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完成省级及厅局级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多篇。她热爱科普工作,担任济南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山东财政学院天文爱好者协会、山东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的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作天文科普报告;并担任山东科技馆天文科普活动的报告主讲人,多次参加天文科普进校园(小学)活动;被山东省科协聘为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成员。

“书记大姐”

“书记大姐”,这是笔者采访到的与梁伟老师共事的同事们给出的共同称呼。她就像一位“大姐”一样,把学院当作一个大家庭,深深地关爱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努力主动地为教师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刚刚从沈阳来我校的王惠老师,孩子面临上学的问题,可是由于户口的原因,无法得到解决。这时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的梁伟主动站出来,不厌其烦地奔波,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也为王惠老师解决了后顾之忧。

谈到梁伟书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刚博士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起了他所看到的、认识的“梁大姐”:“她就像一位老大姐,自己刚刚走上管理岗位不久,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纰漏,梁书记发现后都会及时与我沟通。我自己在工作上,甚至是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来跟梁书记聊聊。其实不仅我,学院的不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遇到问题都喜欢来跟书记说道说道,梁书记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而这也正是她公平公正的体现。”

“老师们在做科研过程中遇到对外联系的困难,梁书记都会积极帮助解决。”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徐征和教授说。学院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结题,他作为成员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管,可梁书记却把打印材料、送材料等“琐碎”的工作全都承担下来;在有的老师突然生病时,经常是她接过老师的课。她用自己的奉献默默支持着学院每位教师的发展。

一位教师身患癌症,她不顾自己正患严重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的疼痛,联系医院找大夫忙前忙后;一位女教师做手术,她守在手术室外直到手术结束脱离危险;为新来的青年教师介绍对象也是她乐此不疲的事情,每次参加青年教师的婚礼都会精心准备讲话,不仅给在场的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温暖着年轻教师们的心。

每当有人对梁伟书记说些感激的话时,她总是说这其实都是应该做的,只是希望能尽量地把爱给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爱华说:“梁书记在50岁的时候为了照顾身体行动不便的老人学会了开车,这么有孝心的人,对其他人来说,她付出的肯定也是爱心和关心。”

“恩师妈妈”

梁伟老师从事高校工作近30年来始终坚信:“只有教师有一流的人品,有满腔的爱,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有爱心的学生。”

贺全喜是梁伟老师指导过的一名研究生,因为痴迷佛学,在做论文期间曾一度放弃学业,梁老师在没有任何他的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在偏远的山区把他找了回来。笔者在梁老师的手机中看到了一条条贺全喜发来的短信,每条短信中的“恩师妈妈”让人感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英博士说:“一个‘妈妈’的称呼,可以看出梁书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是她对学生真心爱护的真实写照。”

梁老师不仅是这一个学生的“妈妈”,她还是资助过的许许多多学生的“妈妈”。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0401班李春艳同学在学校妇委会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与梁伟老师结成“对子”,梁老师从生活上关心她,更重要的是引导她积极向上、发奋读书,李春艳因此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毕业时受到了联合国专家的青睐,推荐她去德国留学读研。家庭的经济困难让她对留学“望而却步”,这时又是梁书记资助她一万元,圆了她的学习深造梦。李春艳现在德国读博士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出国离别时,她紧紧地拥抱梁老师并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妈”,每次在电子邮件中看到这个女儿称呼自己妈妈时,梁老师都会感到非常欣慰。她笑称:“就当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梁伟老师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给83级工业与民用建筑学生当班主任,到现在都能清晰地叫上全班38个学生每个人的名字。土木建筑学院刘俊岩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多年来,刘俊岩老师为100多名毕业生推荐就业机会。刘老师说:“这都是梁老师教育与培养的结果,这是梁老师给我们树立的榜样。”

1987年当一个新开专业的班主任,差不多走访了所有学生家长,冒雨看望生病的学生。已经成为深圳大族光电研发部骨干力量的2003届本科毕业生徐方华,每当回忆起梁老师对他的教导和帮助时都很激动,也会经常提起他的母亲的情况,“我母亲至今看到你给她写的信都还会激动地流泪”。

晚上经常在办公室和学生谈心引导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十几年如一日,指导学校天文爱好者协会开展活动,为本科生开设《天文学概论》选修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和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的活动,并获得学校特等奖、山东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为新入党的党员上第一课,让学生党员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党员上最后一堂党课,给学生送上“离校前的嘱托”。

早在1995年梁伟刚担任原济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党总支书记时,同时担任1994级物理专业的班主任,家是农村的刘城社父亲患肝癌去世,家里欠下了许多的外债,交不上学费,梁老师知道后马上替他交上并告诉他不用还。“如果以后经济条件好了,就用这钱去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刘城社工作以后多次来信说:“我会向你对我一样,去对待我的学生。”这就是梁伟老师所要的效果,让爱通过教出的学生一代代传下去。

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

2004年,梁伟书记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刚刚组建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原城市发展学院),当时学院仅有教职工21人,学生300来人,科研工作几乎是零,面临如果半年至一年之内没有明显的起色,学院就有可能被拆散或合并的局面。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梁伟书记带头和学院每个人谈心,并要求每个党委成员分工负责至少要和5-10个教师谈,了解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学院党委一班人在梁伟书记的带领下正视生存危机的现实,同时把学院党委“团结一致,渡难关,谋发展”的决心表达给老师,并恳请老师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由于做了充分的调研、交流等准备工作,忧患意识促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决心,决定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确定了学院发展的目标。就这样,梁伟书记与学院班子精诚团结,带领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11年初她离开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时候,学院教职工已发展到70多人,学生数量近2000人。

无论是资源与环境学院,还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他们虽然面临的情况不同,但都是刚刚组建或成立的新学院。总是面临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梁伟书记把学院发展作为大事,把教师的事当做大事,把学生的事当做大事,精心维护学院班子成员的团结,增强学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04年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引进的专家、博士、硕士在这个大家庭愉快生活,没有一人愿意离开学院;有些出去做博士后的教师在遇到别的单位给一些优惠条件挖人的时候,不但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学校,还带回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前沿。

学院新引进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硕士,来报到前学院就提前为他们租好房子,梁书记只要有空,就会亲自带他们办理报到手续;新来的教师普通话不好,梁书记都会去听课帮助他找到原因;青年教师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梁伟书记就积极当好他们的入党介绍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海外泰山学者徐锡金博士是学院新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刚来学院不久,梁伟书记就积极主动地和他谈心,很快他就写了入党申请书,被学院党委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

梁伟书记认为,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搞好班子团结就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欣赏、宽容大度”。尊重是基础条件,支持是为了共同的事业,欣赏是工作艺术和感情投资,宽容大度是最好的粘合剂。

在济南大学,有多少人得到过梁伟的帮助,谁也说不清,但是她所工作过的部门职工都能讲出有关她的一两件好事。很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她都主动想到了。

“年轻老师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年纪大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当梁伟书记在2011年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的新生家长见面会上说完这番话时,有些家长热泪盈眶地说,“把孩子交给你们这样的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梁伟老师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个大家庭继续她的“书记妈妈”的教书育人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