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左右到达实验室,要么为研究生授课,要么指导他们进行系列实验;中午在学校周围草草解决午饭,回到实验室继续做自己的科研;下午四点半左右,驱车去接放学的儿子。这便是化学化工学院刘志莲老师一天的生活,简单的生活轨迹却刻画出了不平凡的教学人生。
刘志莲,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老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理学博士,第五届“青年教学能手”获得者,“精品课件”《高等有机化学》制作者,2010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校“百门课程”主持人。从教6年多来,她始终以“用心耕耘,坚持梦想”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座右铭,用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展开教学研究。在坚持不懈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刘志莲老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她不仅潜心从事教学研究,更是把教学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喜爱。
教学特色 “三主一多”
刘志莲老师的教学特色是自己独创的“三主一多”的教学模式,即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刘志莲老师积极尝试“课程主讲制”,形成了良好的课程教学团队,组成团队的老师各有所长,如有的老师擅长专利研究与撰写,有的老师具有丰富的工业生产经验,有的老师则对科技前沿洞察力强,他们经常以讲座的形式结合专业特点给学生介绍实际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科技前沿等方面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授课”环节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组织内容、制作课件和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都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既增强了查阅和组织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课件制作技术,又锻炼了在众人面前演讲的能力,从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刘老师很注重课堂效率,授课方式,语速快慢,讲义要点,她都拿捏得很好。刘老师经常会和学生沟通,询问自己的授课有没有学生不喜欢或者不接受的地方。笔者在采访的时候,刘老师特意向笔者展示自己上课时用的PPT,并和笔者认真探讨怎样的PPT样式和背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从专注的眼神和认真的语气中,笔者看得出来,刘志莲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更容易、更高效的理解课堂内容,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始终是刘志莲老师的教学原则。她的课堂并不一味是枯燥的化学结构和反应式,而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像“毒奶粉”、“毒胶囊”、“苏丹红”、“室内装修杀手——甲醛”、“致癌的烧烤”等,内容广泛,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对于每个问题,刘老师都用化学的原理从结构入手,带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化学性质,然后用性质解释问题的表面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刘老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她从未间断过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总是不断地问自己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而且学习效果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老师不仅参阅了大量的国内教学研究资料,还购买了国外教学名著,积极借鉴美国、芬兰等国家的教学方法,结合现状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性强的探究式与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在刘志莲老师主讲的多门课程中,结合课程特色,每门课都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本科生专业课《有机合成化学》则重视强化结构—性质分析思维能力以及对工业生产和科研动态的介绍;研究生的《高等有机化学》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引导。
刘老师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好,实践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指导的三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有两项被评为优秀。在课程建设中,刘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主持了本科生专业课《有机合成化学》的达标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参与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和研究生精品课程《高等有机化学》的建设。刘老师还积极参与全校通选课的教学工作,主讲了《化学与健康》,得到了选课学生的好评。
作为青年教学能手的刘老师,经常为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刘老师告诫大家:“大学课程繁多深奥,而大家离开学校后用到书本上的知识却很少,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点而忽略轻视大学课程,我们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为了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各种思维能力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学习方法。在大家进入社会后,各种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才是大学课程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对于考研同学,刘老师也给他们了一些忠告:首先得以自己的理想为向导,另外社会需求因素时常变迁,需要结合当前及预测今后的社会形势正确选择考研方向;在考研途中,多向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借鉴经验,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明确的考研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一定要记得自己心中的方向,一直坚持到最后一秒,只有毫无保留地相信自己,考研才能成功。
科研促进教学
在用心耕耘教育教学这片沃土的同时,刘老师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也毫不落后,因为她始终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她主持了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济南大学科研基金、济南大学博士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收录文章12篇。
刘老师将教学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将课本上的原理和具体实验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如何用理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与理论的差距,并学会运用理论。
谈到今后的工作,刘老师说,她会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她所热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升格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学习化学,让他们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