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坚守在教师行业里的平凡一员,用二十七年的教学生涯诠释非凡的艺术人生;她是数学院科研苍穹中的巾帼之星,用严谨的理性思维书写对科学的孜孜追求。
她就是孙书荣老师,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常微分方程负责人,首批双语示范课程——常微分方程建设项目主持人,百门课程改革——常微分方程负责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孙老师先后担任数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泛函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二十七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敢于创新,严谨治学,为我校的教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敬业——教学特色
庆幸自己将在孙书荣老师的课堂陪伴下走过难忘的一个学期。身为60后的孙老师,由内及外散发着8090的年轻气质。她的课堂深沉中不失活力,严肃中又趣味横生。孙老师的平易近人和年轻的处事心态,让我们之间20余岁的年龄代沟化为乌有。
像其他潜心教研的教授一样,孙书荣老师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精力。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查阅相关资料,对知识进行安排与准备。“孙老师在专业导论课上用了很多巧妙的方式加深我们对数学专业的了解,听了她的课,感觉数学前景很好,激发了我的学习乐趣。”采访中,一位大一学子如是说。孙老师对于教学的认真又岂止于此,为了让新生打好数学基础,她所做的ppt尽量放慢播出速度,甚至每个分数的放映效果都像是在写板书。这种方式不仅没耽误教学进度反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在教学中,她结合每个知识点,通过介绍数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结合课程内容,她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时间尺度上动力方程,分数阶微分方程的部分内容,向同学们做适当的介绍,真正做到了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学生自学和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孙老师让学生自编单元测试题及其解答和评分标准,并进行小组讲解与点评。诸如此类的授课方式迎合了90后的品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新——课程改革
作为《美国数学评论》的评论员,孙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惊叹。基于扎实的英语功底,她所讲授的《常微分方程》课程被评为济南大学首批7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之一。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孙老师不仅编写了常微分英文教材,而且对教学内容和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记忆中的第一堂常微分课,双语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难以接受。“课件是英文,课本是英文,考试试卷是英文,四级又没过,跟不上老师的翻译节奏,估计常微分又要悲剧了。”或是对知识的恐惧或是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起初大家均有这种反应。为了尽快让同学们适应双语授课,孙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播放世界名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微分方程开放式视频,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她还鼓励学生用英语完成家庭作业,我院某2009级学生在考研路上脱颖而出,成功申请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正是接纳了孙老师的建议。现在,愈来愈多的学生也加入了做“英文版作业”的行列,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双语授课”不仅是种教学特色更是未来教学发展的潮流。
严格——爱之深切
笔者采访上过孙老师课的学生,他们这样描述:“对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师很严格,以后坚决不能逃课,不能迟到,不能课上开小差。但是和老师接触久了我们发现她是很平易近人的。”孙老师这样回应说:“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你们一辈子的事,对你们要求不严格那是害你们。”可能身为人母的缘故,她的教学哲学是:爱得深,管得严。在谈及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方式时,孙老师坦言,孩子不是管出来的,她认为放羊式教育,让他们自由发展更可取。“作为家长要做到‘宽容’,不必干涉太多,当然在细节和大事大非面前就需要我们严格要求了。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做的是引导而非管制。”孙老师这样解释到。
孙书荣老师对学生的严格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答疑。或许是种数学思想,或许是某个定理证明的某一步,只要是你的难题,她都会认真解答到学生明白为止。每周三下午,孙老师办公室都会围满学生。“就算自己没问题,我们也想过来听老师给其他同学答疑,资源共享嘛。”有学生这样告诉笔者。除此之外,孙老师还通过邮件和个人网页与学生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她主张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互动交流的经历,并把这项规定落实到平时表现里面。
孙老师总是尽力给大家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因为她相信只要我们找到自己的亮点就能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孙老师的门下涌现出很多数学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实验初中校长孙金葵、山东省实验中学的范佳、山东省优秀辅导员刘芝都是孙老师的得意门生。
踏实——潜心科研
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其科研工作的开展。孙老师现为我校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Hamilton系统的谱理论。孙老师在致力于教学与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科研工作中有了不小的收获。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等8余项科研项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主编教材2本,有3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
二十七年的一线教学工作让她在自我积累的过程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她培养的本科生有8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人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发表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13篇,培养的研究生有1人荣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1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指导的2008级本科生的SRT项目获得了优秀,并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
孙老师一直坚守着“敬业,创新,严格,踏实”八字箴言,在教学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孙书荣老师陪学生们一路走来,堪称良师益友。她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了学生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她的学问见识、道德风范,足以长久影响和营养学生的心灵。她让学生感受了什么是专业的意识与素养,让学生学会了条理与逻辑、细节与计划、完备与创新、科学与人文,教会了学生如何理性思考而又感性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七年的从业生涯里,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孙书荣老师都以鞠躬尽瘁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或许她是教师行业中平凡的一员,但她却用自己的真诚与朴实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赞誉;或许她是数学工作者中默默付出的一位,但她却用自己的坚持与决心在科研道路中谱写一段段不平凡。荣誉是大家对孙老师的认可,但她却把荣耀当做未来工作的新起点。发于点滴,行于心田,盛于久远,我们坚信,孙老师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