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直口快,对工作敬业、执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安安静静地做事情。重要的是,她热爱生活!”化学化工学院颜梅老师这样评价徐彩霞老师。
“徐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用她自己拥有的知识从始至终地指导我们做每一个实验,有时候她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茅塞顿开。能在徐老师的指导下读研究生,我感到非常幸运!”徐老师的一个研究生如是说道。
“徐老师虽然是一位副教授,但是看起来就像同我们一般大小。老师在平时授课时气场很足,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却不会和我们拉开距离,反而会更有亲切感。这就是老师的魅力所在!”一名本科学生对徐老师敬佩不已。
笔者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年轻的校聘A3岗副教授,电脑桌前的她正全神贯注地修改英文论文。简洁大方、专注学术、一丝不苟是徐彩霞老师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治学严谨 博采众长
徐彩霞,中共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在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2010年破格评为副教授,已在《J.Am.Chem.Soc》,《Adv.mater.》,《Chem.mater.》等多家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并且在2010年,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成功的化学科研工作者必有严谨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徐老师和她的研究生们没有节假日,当大多数人在享受节假日的欢乐时,徐老师却会早早来到实验室,进行阶段性的实验或者处理繁杂的实验数据。然而科研并不只是时间的堆砌就能获得成功,更多时候需要科研工作者从各方面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取得突破。据徐老师说,当科研遇到阻力,技术难题无法攻克,就和学生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或者和同事讨论、向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求教。几经周折,困难一个个被解决,实验项目也会取得阶段性的突破,逐渐接近成功。但短暂性的成功不会让徐老师放慢继续前进的脚步,而是依旧踏实地做项目,将科研融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对科研认真执着的态度,勇于为工作奉献自己,把科研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了这些因素,三十岁左右的徐老师来我校任教三年就能取得如此令人叹服的成绩是必然的。
徐老师身上有的不仅是知识耀眼的光环,更有谦逊的态度。当问及取得成功的原因,徐老师微笑着说:“这谈不上成功。如果说是取得一点小成就,那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实验条件,让我在实验中得到答案。”徐老师还说,化学学科是不讲求天赋的,实验基础和技能是靠后天的培养和积累得来的。尤其是自己搞科研的时候,更能证明化学是实打实的学科,只有勤奋努力、多思考、深入钻研,才能发觉化学本质的东西。想要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就要专心致志地投身其中,挖掘其中隐含的部分,这不仅是化学的神秘所在,更是化学科研者的职责。徐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潜心科研 倾心教学
目前,徐老师从事新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包括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多相催化剂性能研究的多相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此外,还进行纳米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在生物监测、生物传感等方面的研究。
徐老师不只擅长搞科研,一线的教育工作更是游刃有余。她不仅参与研究生的教学,还为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讲授专业英语。课堂上的徐老师很普通,印有卡通图案的绿色短袖,再加上时不时甜甜的微笑,看上去和她的本科学生一样年轻活力。徐老师授课的节奏很快,习惯从多方面讲授一个知识点,并且时刻总结。由于刚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徐老师和学生有很多的共同点,而她也经常把自己考研或者是生活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大家,总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还经常告诫大家,要时刻具有紧迫感,抓细节、打基础,这才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特质。
回忆起自己结束没多久的学生时代,徐老师感慨万千。初、高中时候的徐老师,并没有单纯的学习,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正是在该时期对化学萌生了兴趣。提到现在的很多本科生逃课、厌学等现象时,徐老师流露出极大的困惑:“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其它的负担,不珍惜在大学中学习的机会,有些学生宁愿在宿舍玩游戏也不愿去教室听课,生命最饱满的时候用来浪费,甚至考勤还变成了一种敷衍的程序,这真让人不能理解。”徐老师还说:“本科的教学是用来打基础的,做实验是对理论的实践。扎实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化学常识,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却是实验的关键。我们实验的时候会用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例如金属相图。而且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产生”基础。这是一个逐步熟练的过程,需要反复训练。”
针对大学生迷茫浮躁的状态,徐老师建议道:学生学习是天职,不能为学科划分等级,说哪个重要或者不重要。我们需要均衡各学科,全面地获取知识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综合能力,不要说“我不考研,这个我不学”之类的话,各学科都是有好处的,每门学科都能拓展我们的思维。只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定位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倾力付出努力,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看得出徐老师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走出迷茫浮躁,重拾积极学习、生活的信心。
思想独特 见地深远
徐老师来我校仅仅三年时间,所做出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我们不难想象她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在教学科研上。当问及如何处理工作和娱乐时间时,徐老师表示自己并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平时也会跑步、打打乒乓球来调节心态,保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徐老师认为做研究的人,大多是工作时拼命工作,需要放松的时候全身心放松,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的工作态度。她还告诫学生,要快乐地搞科研,有自信的心态,保证身体健康,把科研发展成一种兴趣,由内向外的投入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只图完成任务,这是对自己、对学习的不负责。
近年来,随着我校的国际化交流越来越普遍,很多学院都有老师出国考察学习,以便为我校科研教学模式创新做出新的突破。当问及是否有意愿出国深造时,徐老师摇了摇头说:“近几年还没有这样的计划,我国的化学科技方面发展迅速,从研究条件和论文数量来看,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仪器方面稍有欠缺,可以和其它单位沟通,基本满足科研需要。先在国内做些研究,再考虑出国访学、弥补自己的一些不足。”
她年轻,不过而立之年,却有成熟稳重的心态;她敬业,在科研岗位上,从来没懈怠过一天;她严谨,一丝不苟的风格,深深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徐彩霞老师,一位在科研岗位和教育一线上的发光的新星。她用勤奋的的双手和智慧浇灌出理想之花,并指引我们前行,为我们树立起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