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而非高楼之大也!在济南大学的校园高楼里,有这样一群默默奋斗着的大师,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蘸着汗水的画笔描绘着最美的瞬间。至此三八妇女节之日,我们走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位位女老师的办公室,来探寻这柔弱的身影背后所蕴含的无穷的力量。
用奋斗造就辉煌
大学文化之底蕴,不仅在屹立百年的参天巨树,更在于有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和扎实钻研的教师学者。作为济南大学的传统强势学院,材料学院在多年的教学科研中积淀下淡泊明志、勇攀学术高峰的传统风尚。而在这其中,材料学院的女老师们以她们特有的认真细腻和坚持不懈,在近年来得新材料和水泥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其中,徐红燕老师自2006年在我校任教以来,从事气敏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各1项,并承担了微纳粉体方向的骨干研究人员工作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的科研助手工作,连续多年在科研上取得佳绩。而有“材料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教授”之称的曹笃霞博士虽然今年只有35岁,却已是多个科研项目的领头人。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针对F-和CN-离子的水溶性双光子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各一项,获得省级奖励和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
年轻朝气、认真细腻是材料学院女老师们的一大特点,不足40岁的平均年龄,即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极富年轻人的开拓干劲,他们总是走在学术攻关的前沿。尽管有繁忙的的教学工作,她们也还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张秀芝老师说:“不论目标大小、不论做哪方面的选择,一定要有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每天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教学、科研,虽然每天的生活很很累很忙碌,但自己也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你经常早出晚归,但总觉充实。”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材料学院的女老师们一直不想受到别人过多的关注。她们总是谦虚的说自己只是做分内工作,做的还远远不够好。没有过多的掌声与喝彩,科研的道路总是寂寞与孤独相伴,但是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一切都有了价值有了力量。
用汗水书写篇章
古之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目光灼灼耀眼,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畏之情与钦佩之意
14号下午,笔者来到曹笃霞老师的办公室。虽未曾谋面但却似早有相识,曹老师微笑着的模样,抹去了我们心中的紧张与不安。我们就像朋友之间的对话一样的进行着所询问的问题。“说科研路是孤独的选择,其实不然。科研的路上有同伴的鼓励,每一步都趣味无穷,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收获很充实。”当我们问及曹老师当时是否纠结选择科研这条孤独路时她如是说,又笑着道:“科研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永远热爱。”曹老师就是这样一直坚定地奋斗着,快乐的奋斗着,并时刻激励自己对科研的不断探索,每一次成就不是最终的结果。科研人一直走在路上,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发现,即使有所收获也是阶段性的,不能沉浸在某次的成就中,要不断地突破。并且研究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每一个和自己预想的不同的结果,不要否定。很可能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要坚持研究下去不要气馁。
曹老师以博积为船以兴趣为浆,醉心地遨游在浩瀚的科研之海中。
16日下午,笔者又来到材料楼实验室,见到了质朴的王建荣王老师。起初,当我们提出以学院学生记者的身份采访王老师时,低调的她委婉的拒绝了我们稍显高调的宣传。于是,我们就像学生和班主任老师聊天一样,轻松活跃的交流起来。王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的点滴经历,学生踏实严谨的学风深深感动了她,王老师真诚的说:“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于细节处见真精神,对于每一个进取向上的学生,王老师都尽心尽力,比如定期与其谈心,帮他联系实验室导师……言语间,透出王老师拳拳的爱生如子的赤子之心。在和笔者的交流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来找王老师进行实验测试,她耐心记录数据,和学生约好取拿样品的时间……
王老师亲切睿智的个人风采让人如沐春风,自始至终我们以一种互相平等尊重的态度对话,传播和启发作为学生的我们真诚而淡泊的人生态度和严谨尊重的待人接物方式。
王老师淡泊的心境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不求回报的投身在科研之路上。
用真心浇灌学生
见到宗文老师时,她谦虚的说:“我只是材料学院众多老师中最平凡的一员,并没有什么值得采访的。我只是尽职尽责做好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殊不知,宗文老师多年来,帮助和资助了不少我院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一直在关注学校和社会上各个机构的贫困生助学资助项目,无私的为帮助家庭贫困好学进取的学生而尽心尽力。宗老师曾资助过一名本科的女生,除了经济上的帮助之外,宗老师授之以渔,帮学生联系校内勤工俭学打扫教室的工作,使其自力更生,从点滴的打扫开始教起,几个学期下来,受帮助的女生告诉我们“是宗老师像妈妈一样,教会她独立与阳光。”宗老师目前正在关注由生活日报主办、济南新东方学校协办的“新东方助力寒门学子梦飞翔”活动,细心地寻找更多利于学生惠及学生的途径,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为人师表的温暖之光。
宗老师用炽热的心温暖着学生,用真挚的情关心着学生,像一盏明灯一样的,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刚从课堂上回到办公室的徐红燕老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丝毫没有疲乏的表现,依然面带笑容,充满活力。采访前很多学生反映徐红艳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生活、学习面面俱到。老师缜密思考,留心生活,在讲到考研时老师跟笔者分享了一个发现,“很多大三的学生因为考研不听课,在课堂上看与考研有关的资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最后的成绩整体要好。”当笔者问及原因时,徐老师若有所思的告诉笔者:“课上认真听讲的同学在课下会更有动力,学习的效率相对会高一些;而课上学‘埋头苦学’的同学相对而言会有所懈怠。”笔者本有考研的打算,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让笔者了然明确学习效率和方法的重要性。徐老师善于发现和思考总结的习惯,给很多同学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好的指引。当提到老师的成就时,徐老师总谦虚说自己远没有学院其他老师做的好。徐老师谦虚的态度、以及严谨仔细的习惯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努力。
徐老师用明亮的眼睛观察着生活,用细腻的内心感受着生活,用一腔热情服务着同学。
用简单填充生活
初进张秀芝老师办公室,老师面带笑容起身相迎,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笔者发现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的作业本,正因为我们出现的太突兀了,老师手里握着的红笔还没来的急放下。老师尽职的精神让笔者不由的感动。
笔者和张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亲和力。不只笔者如此感受,很多同学也有相同的感触。笔者了解到总有不同年级的同学会主动和张老师交流,在迷茫时和老师交流心声,老师也会针对不同人给相应的指引。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倍感迷茫,没有生活的目标,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告诉笔者:“不论目标大小、不论做哪方面的选择,一定要有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每天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当问到老师每天的生活状态时,张老师笑着告诉笔者:自己每天的生活很简单。自己也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你经常早出晚归,但总觉充实。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才有了惜时如金的态度。老师惜时如金、谦虚谨慎的态度定能在科研和教学路上有更大的作为。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榜样,全身心地追逐自己的目标,只是简简单单的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到底。
张老师忙忙碌碌的奔走着,用时间诠释着生命;简简单单的生活着,用热情诠释着追求。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材料学院的女老师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展示了她们独特而耀眼的魅力与风采。看着老师们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和脸上宠辱不惊的微笑,我们想,荣誉和成功不是偶然降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材料学院的女老师定能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满足。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