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她虽然是一名年轻老师,但从踏上讲坛的那一刻起,就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律信条,爱教如痴,爱生如子,从一而始,从一而终。她有着沉静优雅的气质,挂在脸上的微笑总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她的课堂有着别样的魅力,这位如菊般淡雅的教师就是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张荣老师。
为人师表 兢兢业业
张荣老师毕业于吉林大学,于04年6月到济南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从教六年以来,张老师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同事的赞誉和领导的肯定。
张荣老师具有高度责任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对待学生,她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她关注,爱生如子,以自己的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重与亲近。同学们都说,张荣老师的课非常人性化,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感觉就像是在聊天,无意中就学到好多东西。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张荣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像老教师学习,博采众长,爱教乐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张荣老师说,就社会工作专业来讲,它培养出的学生都是擅长人际沟通、协调关系的多面手,以后即使不从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业,它的价值理念也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很多帮助,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张老师都特别注重对学生社工理念的培养。在同学们眼里,张老师的课充实的理论内容条理清晰,丰富的拓展知识生动有趣,简单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再加上张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使同学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领会了《社会工作概论》、《青少年社工》课程知识,游戏过程中社工的一些理念也深入心底。
课堂多元 实践并进
针对每学期所授课程,张荣老师不断进行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学术前沿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理论;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取社会热点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根据每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张老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听课反馈和对课程内容的需求,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增减。结合多年教学尝试和探索,张老师改革传统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了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课外实习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教授知识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模拟法等,力求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社工的快乐和价值。
基于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张荣老师在06年6月至11月参加由山东大学举办的“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并在香港进行实习后,于2006年11月首创针对社会工作系2006级新生“青春飞扬”成长小组的实习模式,该模式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必需的实习内容之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探索出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建构了本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又充分锻炼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社会工作的魅力。
在指导各年级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张荣老师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结合每次的实习内容及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面对面辅导、电话辅导、小组辅导、网络辅导等多元辅导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达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实务能力、锻炼学生专业实务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指导目标。
亲力亲为 倾注教研
自2004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张荣老师在其他教学环节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指导本科生实习包括成长小组、机构实习、社会调查实践、毕业实习等共计260人次,指导毕业论文50人次,其中有一篇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大学生SRT项目3个,其中一个获得校级奖励;指导法学院“黄志雄关怀服务基金项目”5个。指导学生在杆石桥街道各社区开展的针对社区贫困青少年的“温心行动”,社会反响巨大,《齐鲁晚报》及各大网站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报道。
同时,张荣老师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参与校内、校外各级教研活动,承担教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的教研论文,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研究精神。在《黑龙江教育》等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教研论文“对本土化情境中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思考”,荣获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承担济南大学法学院教研项目一项,参与校级教研项目2项,其中一项荣获校级奖励三等奖。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张荣老师默默地在教师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愿躬耕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