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聘A5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1979年10月出生。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70篇)。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28篇),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山东大学光华奖学金。
2008年9月至今在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计算智能、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第一作者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10篇(均为第一作者),EI收录12篇(均为第一作者)。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主持并完成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4位),参与并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第3位),参与并完成国防科技预研基金1项(第5位)。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2位)、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第4位)。
孟庆芳是一位治学严谨、勤奋向上的老师,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得同事们和同学们的认可。
积极参加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承担本科生课程《程控交换》、《电路》、《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随机过程》等,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积极探索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新思路。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有特色的课件,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参与省级教研项目1项(第5位)。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主讲教师参与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计算智能理论与应用》的建设工作。
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采取精讲精练。在每一堂课上还注重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另外,给本科生上课时,不断尝试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该课程所涉及的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给研究生上课时,引导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课堂讨论时间,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每年教学评教成绩优良。
除做好教学工作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经常给学生开会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谈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常关心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问题。另外,还积极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平均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7人,考核成绩优良以上,平均每年1~2篇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术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她要求学生每天到实验室学习,要求研一学生上好课的同时尽早进入课题研究,要求研二学生潜心进行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她坚持每周给研究生开学术讨论会,大家在讨论会上把科研成果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介绍,大家进行热烈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进步很快,大部分学生进入研二就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学生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后来他们都非常感激有这么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打印] [关闭]
|